新聞中心

NEW CENTER

追尋紅色記憶 傳承革命精神


所屬分類:

新聞中心

公司新聞

行業新聞

作者:

來源:

發布時間:

2023-07-21

——雲南中宣液态黨支部慶祝建黨102周年活動

2022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遼甯考察時指出:“紅色江山來之不易,守好江山責任重大。要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确保紅色江山後繼有人、代代相傳。”自1921年建黨以來,中國共産黨在摸索中不斷向人民交出了一份份滿意的答卷,這與黨的紅色基因傳承和自我革命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系。

爲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2周年,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加強支部建設,強化黨員意識,進一步鑄牢黨員政治意識、強化責任擔當、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公司黨支部于6月22日~6月25日開展“追尋紅色記憶 傳承革命精神”紅色主題教育活動,公司黨支部書記、總經理楊澤俊作爲領隊,支部黨員共12人共同前往文山、蒙自重溫紅色曆史記憶,把老山精神、西疇精神、省一大會議精神作爲黨員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強化三大精神的“鈣質元素”。

  • 文山篇

麻栗坡烈士陵園正面圖

“青山埋忠骨,流水葬英魂”,這是對麻栗坡烈士陵園的真實寫照。6月23日早晨,中宣黨支部12名黨員懷着敬畏之心和沉重的心情來到了宏偉而又莊嚴的麻栗坡烈士陵園。它長眠着自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以來作戰犧牲的烈士,是一座占地50餘畝,自下而上由32台擋牆、32道石階、800多米圍牆組成的宏偉莊嚴的神聖之地。

支部書記帶領支部黨員瞻仰烈士墓、敬花祭奠

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我們瞻仰了麻栗坡烈士埋骨之地,在這一過程中令我們感觸最深的是900多名烈士犧牲時平均年齡也就20歲,最小的僅16歲,其中大部分烈士都是剛入伍幾個月就紛紛奔赴戰場,用自己的鮮血和生命捍衛了祖國的領土和主權,望着那墓碑上一張張年輕稚嫩的面孔,使我們心頭一顫,心情沉重。黨史如明燈,蒼松翠柏下的麻栗坡烈士陵園,塊塊墓碑無聲地訴說着曆史。淡菊寄哀思,蒼松頌英烈,在麻栗坡烈士陵園,黨員們心情沉重,鞠躬默哀,爲烈士們敬獻鮮花,用朵朵鮮花寄托在老山主峰以及其他戰鬥中所犧牲的革命烈士的無限敬仰和烈士英魂的無盡哀思。

支部黨員同志在老山合影

看到一個個年輕戰士永遠地躺在了烈士陵園裏,讓我們看到了當時戰争的殘酷,同時也讓我們明白了如今安詳穩定的生活離不開他們的英勇鬥争和無畏的犧牲,他們把自己年輕的生命無私獻給了祖國和人民,把滿腔的熱血灑在了祖國邊疆,是他們給我們帶來了美好的今天。懷揣着沉重的心情我們來到了烈士曾經戰鬥過的地方——麻栗坡老山主峰。全體黨員沿着曾經的主攻路線徒步登上主峰,一起爬台階、鑽貓耳洞、上瞭望塔,透過一張張曆史圖片、一段段感人文字、一件件烈士遺物、一個個逼真布景,全體黨員在現實與曆史的穿梭中深刻領悟“不怕苦、不怕死、不怕虧”的老山精神。“三千壯士成雄鬼,十萬旌旗奏凱回。清明白發斷腸處,綠水春山啼子規。”就是他們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不怕犧牲的真實寫照,如今熱鬧繁華的天保口岸正是得益于他們的堅守。

“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這正是西疇的核心精神。6月24日早晨,黨員同志們來到這個曾獲毛主席批示的地方——西疇興街東升村委會。追尋“老山”紅色足迹,傳承“西疇”紅色基因,不同的時代,有着不同的使命,卻源自于同樣的初心,有着同樣的傳承。在這裏我們通過西疇縣黨委黨校老師的介紹和觀看宣傳視頻,看到了未完成脫貧攻堅之前、未解決石漠化之前西疇人民生活的惡劣環境,一張張西疇人民不服輸、敢想敢幹、能吃苦肯吃苦的畫面映入我們的眼簾。透過這些材料我們深刻體會到了西疇人民撸起袖子,掄起錘子,鑿出一條條光明大道、開出一條條希望之路的決心和毅力,以及“敢讓石漠變綠洲、敢治石窩成桑田、敢劈天塹變坦途、敢叫窮鄉換新顔、敢将差距當潛力、敢把精神做資源”的勇氣和力量。

支部黨員在西疇東升黨校觀看宣傳視頻

支部黨員在西疇精神展覽館前合影

西疇精神是一個探索求變、開拓進取、推動發展的過程,是不怕困難,戰勝困難的不竭動力。西疇人民面對惡劣的生存環境和物資匮乏經濟貧困的現狀,不悲觀、不埋怨、不畏縮,探索出“山頂帶帽子、山腰系帶子、山腳搭台子、平地鋪毯子、入戶建池子、村莊移位子”的“六子登科”石漠化治理的新路子,把昔日的亂石旮旯變成今天的生态綠洲。展覽館參觀結束後,全體黨員在展館前重溫入黨誓詞,砥砺初心使命。在接受“西疇精神”洗禮後,黨支部書記楊澤俊同志組織大家召開了專題組織生活會,會上支部書記強調:“苦熬不如苦幹,等不是辦法,幹才有希望!這種可貴的精神正是我們液态金屬的精神和内涵,西疇精神值得我們每一位黨員去深刻地學習和體會,每名黨員都應成爲一面鮮紅的旗幟,切實發揮出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支部書記的講話讓我們在今後生活和工作中更有勇氣去面對困難,更有信心戰勝困難。

  • 蒙自篇

6月24日下午全體黨員在參觀完西疇石漠化展覽館後繼續奔赴到雲南省一大會議會址。當我們到達一大會議遊客中心時,“理想之光不滅 信仰之光不滅”12個大字以及镌刻着一大會議簡介的石碑進入了我們的視野。從文字中我們能感悟到中國共産黨在引領群衆進行革命時不怕艱難險阻、敢于創新、從無到有的精神,同時能夠實事求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制定符合本地特征的各項決議和議案。作爲一名新時代液态金屬人,我們仍需要學習堅守省一大會議中“不怕艱難、勇于創新”的精神,敢于擔責,勇于作爲,在液态金屬産業發展的新征程上奮勇争先,創造新業績、作出新貢獻。

全體黨員在一大會址參觀學習并重溫入黨誓詞

随後我們參觀了一大會議召開的地點,它是一間簡陋的茅草屋,坐落于紅河蒙自市查尼皮村,是一個“不引人注目”的小山村。從會議的選址我們不難想象當時革命環境是多麽的惡劣,其中有不少一大代表因爲叛徒的出賣而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其中就有雲南省第一位女黨員吳澄同志,她犧牲時年僅30歲,腹中胎兒未能面世。在參觀完一大會議展覽館和會議遺址後,支部黨員同志深受革命先烈的渲染,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我們莊嚴地重溫入黨誓詞,從而進一步加強了支部黨員政治思想意識,時刻牢記黨員身份,更好履行黨員義務。

參觀碧色寨滇越鐵路

一路探尋,一路思考,一幕幕震撼的瞬間觸動着每一位黨員的心靈。之後參觀了擁有百年曆史的碧色寨火車站,此次慶祝建黨102周年支部黨建活動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号。但學習從不會停止,每一站都是一個紅色基因,每一站都是一處紅色記憶,每一站都有一個新的收獲。無論是老山精神、西疇精神還是一大會議精神,都是我們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都是我們血脈中的紅色基因,是我們大腦中的紅色記憶,是我們心中的信仰,讓我們牢記黨的艱苦曆程和光輝曆史,永遠值得我們共産黨員去傳承和銘記。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紅色基因就是要傳承,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經曆了多少坎坷,創造了多少奇迹,要讓後代牢記,我們要不忘初心,永遠不可迷失方向和道路”。每名黨員都應成爲一面鮮紅的旗幟,切實發揮出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固本強能,努力成爲攻堅克難的“生力軍”、開拓創新的“活力源”、帶動發展的“排頭兵”,使黨的肌體全面強起來,以“鋼筋鐵骨”托舉複興偉業。此次活動強化了黨員幹部的理想信念,增強了黨員幹部牢記使命、銳意進取勇于戰勝困難的意識。展望未來,液态金屬人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堅持創新引領,拉伸産業鏈條,以更加嶄新的姿态、更加昂揚的鬥志在液态金屬産業發展的新征程上快步前行。